2025年第三季度,钢铁行业在"三定三不要"原则指导下,通过自律控产逐步扭转供需失衡局面。以湖南钢材市场为例,当地钢厂通过动态调节
螺旋钢管、建筑钢材等品类产能,库存周转周期较年初缩短12%,钢板加工企业订单交付效率提升20%,展现出区域市场韧性。供需再平衡:从被动减产到主动调控。
1、精准匹配区域需求
湖南钢厂依托"以销定产"机制,将钢管管件等细分品类生产计划与中南地区基建项目进度挂钩。如针对长沙轨道交通三期工程需求,本地钢厂提前3个月调整特种钢排产计划,避免集中投产导致的库存积压。
2、高附加值产品突围
部分企业将螺旋钢管产能转向油气输送管、耐腐蚀管件等高端领域,吨钢利润较普通建材提高35%。湖南某龙头企业通过钢板加工技术升级,实现风电塔筒用钢国产替代,订单排期已至2026年。
3、产业链协同效应显现
湖南钢材市场建立"价格-库存-产能"联动监测体系,当热轧卷板库存触及警戒线时,自动触发区域钢厂减产协议。
钢管管件上下游企业组建产业联盟,共享产能数据,使原材料采购周期从14天压缩至7天。
4、挑战与展望
尽管自律控产使湖南市场螺纹钢价格较Q2回升8%,但钢协警示需警惕电炉钢企业复产冲动。行业专家建议,将现有控产机制与碳配额管理结合,进一步优化湖南钢厂绿色产能结构。